所在位置:首页 > 圣经教义 > 归正启示论
文章内容
归正启示论
《归正启示论》
原著:圣 徒
10
目  录
 
第一课 启示的意义

   近代神学的危机中心,在于对启示的实体和本质之事。因启示论涉及到一切的神学理论。故我们从圣经来全面了解神的启示,也就是从晓谕、彰显并荣耀自己言行的神来了解。神不是一个伟大的可能,也非是一个无足迹可寻的影子,神是一位独一、自存、永恒的属灵实体,人自始就只能藉神的工作与神自我的启示来认识他。忽略启示的理论学家才会认为神是宗教哲学中的无名氏。但我们是根据神自己的晓谕和彰显来综合论述启示这个伟大的真理。

  一、启示这一名词之意——是公开或揭开之意。

  这是从希腊文而来的意思。中文的意思——是启发指示,使之有所领悟。启——打开。示——指示,告诉。

  二、启示在神行动中之意。

  1.是神将人所不能知道的事直接或间接地告诉人。

  2.是神将过去、现在、将来的旨意、作为,借着不同的媒介让人知晓。

  神的存在是超越时间、空间的,在神不存在着过去、现在、将来的时态,在神都是永恒的现在。但神的旨意同样在神永恒本体里面。却神的旨意是在时空过程里施展,故神要将在时空过程里实现的旨意藉着启示让人知晓。

  3.是神已指导遮掩他的帐幕撤去,将自己显露给世人观看。

  这是以一个物质的帐幕做一个比喻性来说明,神的存在和他的旨意本来对人来说是隐藏的。但透过启示这一行动,神将自己的存在、性格、旨意、作为、并与人和宇宙的关系,公开并传递给人类,使 人类借此能够认识他\敬拜他,在生命与生活上与他来往。

  三、启示内涵的几个要素。

  神的启示其内在必定存有几个要素,否则启示就没有启示的权威和成份了,可在神学史和哲学史中有人就否认了神启示内在的必有的要素,以至将神启示的真实性给减损或否认了。

  1.启示是个思想性的作为

  圣经中的启示基本上是个思想性的概念,神的启示是理性和知性的传播。启示从神的心和旨意中发出,传到人的心和意志中。因此,启示涉及到意识的活动和其领受者的思想、信仰及行动是有关的。

  ⑴ 对此观念的错误理论。

  也就是否认启示是思想性的作为的几种错误理论:

  A.认为启示是人内在与神的际会

  这是新正统的观点,他们去掉了外在及客观的因素,只重视内心与神际遇相会的那种经历、经验,甚至这种际遇相会也是存矛盾的,而非理性的。因此神的实在性及他的启示(甚至在耶稣里的启示)其认知的层面都被有意地否认了,这样启示就容易地被转变成一种内心对赦免及和好的意识,也就是进入一种关系性的范围,而客观真实的真理就被忽略了。

  B.认为启示只是外在的事件

  有新更正教徒把启示定义为:一个事件,它能改变某人或某社团的领悟能力或带来新的形态。如果启示只是观点性的改变事件,它就无法提供、分辩、合理不合理或道德与道德的标准。

  事件不加以解释,就无法认人知道其内函。例如,基督徒凭什么知道、相信耶稣在十字架上受死救赎的功劳呢?而对犹太人拒绝耶稣的恶行深表痛恨呢?基督徒又凭什么区分耶和华神与巴力、魔鬼、假神呢?也不能分别何为火热的信仰,何为狂热的举动。

  C.认为启示是对事件的解释

  有人认为神学的思索、理解产生了五经或福音书。这种说法是不合圣经教导,神在他的历史启示中建立信心,而不是信心自立根基。没有启示的历史解释,我们就得不到历史客观意义,因为我们缺乏规范其意义所必须有的资料。

  奥倍生谈到一般民族宗教时说:事件和话语间关系常被错误描述。真正启示性质乃是存于历史、存于事件中的,若是当圣经学者,把话语当作后来解释时,话语就不是独立的启示媒介,而是事件的衍生物。

  ⑵ 启示与历史事件、话语之关系

  在上面我们谈过将启示单指外在的事件或单指是对事件解释的话语,都是不正确的。那启示对事件,话语之间有什么关联呢?

  A.历史事件可容纳神的启示

  现代的思想家和历史家所存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历史怎可以容纳神的启示呢?这简直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他们是根据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对时间、空间的领域观点而产生对历史的定义,所导致对救恩历史的一个难题。柏拉图把时间、空间的领域看作是流动与变迁的领域,历史照定义来说是涉及相对性、无常性、及随意性,但启示必须传达放诸四海而皆准的绝对性和终极性道理。

  其意思是:在有限里如何能够认识那无限的?在时空里如何能够认识那永恒的?在历史相对性里如何能够认识那绝对的?他们这些质疑纯碎是从人的角度来看这些似乎是不可能的。

  可是这点正是圣经信仰中最伟大的神迹。神是永活的神、永恒的神、不改变的神, 而他藉着历史经历的沦桑变幻,能传达关于他自己的知识。

  B.圣经常陈述神透过一般历史事件和不寻常方式行事。

  神透过一般历史事件行事:例如,以色民族被掳至巴比伦及后来归回的一连串事件的过程是自然历史事件。神也使古列来成就他百姓归回应许之地的旨意。在这些事件的,神在历史中行事,透过以色列民族继续成就他救赎的计划,这个历史的潮流含有一个特别的意义,以致有别于所有其他的历史潮流。所以圣经意识到神曾经在某一特定的民族历史中施行救赎,是一般民族历史中没有的。信心的眼睛可以看见在历史事件内有神的工作。

  神又以不寻常的方式行事:有时候启示事件的形式性质是现代世俗历史学家称为非历史性的。在救赎历史中他启示自己是神,是创造天地的主,也是人类历史的主,因此神不仅能够塑造一般历史事件的过程,也能够直接干预以超越寻常历史经验的方式行事。最明显的实例就是基督从死里复活,从科学历史的鉴别学观点来看,死人复活不可能是历史上的事。因为这一件事是没有任何其他历史事件(因)所促使的事件(果),并且基督复活这件事是独一无二的,没有类比事件的。因此基督复活这件事在因果关系上与其他历史事件没有关连,再者别处从来未发生过象这样的事。如果圣经的记载正确,基督复活没有历史上的解释,也没有类比事件,诚然,基督复活事件之所以无法被科学的历史鉴别学接受,是因为这事件的超自然性质缺乏正面证据支持。

  基本上这是个神学问题,究竟圣经所说的超自然事件是否与在圣史中启示自己的神之性情和目标一致?究竟历史是否量度一切事物的标准或永生神的确是历史的主宰。圣经对这些问题答案是毫无疑问的,历史的主超越历史,但却不是远离历史,因此神能够使事件在时间、空间内发生,这些是真实的事件,但这些事件的性质是“越乎历史之上的”。这乃是说,这些启示性事件不是历史所产生的,乃是历史的主产生的,这位历史的主站在历史之上的,却在历史之内行事。为了救赎历史上的人类,历史的救赎必须来自历史之外——来自神自己

  这并不是说要把历史的方法摒弃在圣经研究之外,而是说在某些点上,神的作为其性质超越历史方法,而历史学家在这些点上是没有什么好说的。

  C.历史事件唯有在启示的话语伴随之下才是启示性事件。

  虽然启示在历史之内发生,但启示性历史并非仅是历史,神并非以“历史事件本身就说明一切”的方式在历史中行事。例如:耶稣在十字架上的受死,这是一个简单的真实的历史事件,是世俗历史的鉴别学可以圆满确立的。但基督是神的儿子、是圣者、是义者、是生命的主,代替我们不义的罪人而死,使信者罪得赦免、得称为义、得到永生,基督的受死是神的大爱,这些方面在十字架的本身并没有提及的。这方面可以向那些耶稣受死时在场的目击者其经验去找,是没有的,所以耶稣钉十字架这个历史事件唯有在启示的话语伴随之下,才能知道其含意,才是启示性事件。

  然而这并不是说有两种不同的启示型态,事实神的话是他的作为,而他的作为就是他的话,因此我们称之为“作为——话语”的启示就更加正确。

  “基督死了”是作为,是事件;“基督为我们的罪而死”是解释的话语,使这作为(事件)变成启示性的作为(事件)。当耶稣钉死的门徒不明白、不理解,但当那解释性的话语赐给门徒之后,他们才能明白、理解基督的死是神的大爱,是代替性的死,是启示性作为(事件)。

  D.神的话语往往在历史事件之前并创造出历史事件。

  神的话语不仅伴随着历史的作为(事件),常常在历史的作为发生之前,而且神的话语常常创造出历史事件。在圣经中常见的,神在作大事之前先说话,是透过先知说出来,这就是圣经中一大特色“预言”(彼后1:20),并且所说的预言必定创造历史的事件。所以试验先知所讲的是否神的话语,要看他所讲的是否应验(申18:22)

  E.启示性话语,给事件唯 一标准的解释。

  启示曾经发生在救赎历史的独特事件中,这些事件伴随着神所赐的阐释话语,这话语不论是口传的或书写的,本身是整个事件的一部份,是事件本身的原理之阐释。所以圣经是这救赎历史的记录,也是阐释历史事件原理的话语最终成品。圣经是神启示作为(事件)的启示性质必要而标准的解释。因为圣经本身是包括在神的“作为——话语”复合启示当中

  F.历史事件和阐释出来的话语是一致性的。

  圣经中有很多话语都是作者对以往历史事件加以阐释,但也有很多话语是作者对未来历史事件加以预先的宣告。在这个过程中为何事件本身的原理与阐释出来的话语都是一致的,甚至不同的说话人(圣经作者)在不同的时、空却对同一件历史的事件有相同一致性的阐释。

  因为历史事件是神干预所发生的,是神所塑造的,在事件本身里所存在的原则、原理就是神所定的,但作者对事件所阐释的话语也是神所启示的,故此“事件——话语”复合在启示当中,所以是一致的不会冲突矛盾的。

  例如:耶稣基督钉十架这个历史事件是神所定的、所塑造的,但十字架内在所存有的救赎原理也是神所写的,那么门徒后来对十字架内在的原理所阐释出来的话语也是神所赐给的。所以耶稣钉十字架这个历史事件内在的原理与门徒后来对十字架这个救赎历史事件所阐释出来的完全相吻合。因此我们今天只要按着门徒对耶稣十字架这个救赎历史事件所阐释出来的话语去了解、去相信,十字架救赎事件其内在的效用就会发生在你的生命中。这就是按着圣经所记去相信十字架的救赎就必得救的道理了。

  如果事件内在的原理与阐释出来的话语不相合的话,就会产生两个不好的后果,第一个,话语不能正确表明事件内在的原理,使人无从依据去了解、相信这个事件的意义。第二个,当人依据这个与事件内在原理不相合的话语去相信,那就不能获得事件内在真正的效用。

  但圣经中的话语与历史中救赎事件都在神复合的启示中,是完全相合一致的。

  2.启示是具认知的层面

  启示的实际,绝不是人从自我意识和对世界的意识而得到一个有关神客观实在性的信念,(因为这个信念是错误的)。乃是在神的启示内在其本质具有认知层面,使人基于神启示的知识层面上而获得有关神存在及一切知识的那个实在性信念。否则的神学就不成为有真实知性的学科,而只是幻觉。

  当然知识的关系需要一个主观的认知者,但人如果欲望知,必须主观有知,这并不表示他不能知道独立于自己之外的东西,若是这样人不仅将没有神的知识,也将没有这世界和别人的知识。但是如果人不能自制或自述一位神,他就必须有其他的可靠资料来源,那么有关神的健全知识从哪里而来呢?是建立在神自定的启示的实际及限制上

  海兹尔顿说:神的可知与不可知,其方式程度如何,都取决于神而非人。

  ⑴ 神启示的知识赐于是甘愿为人的。

  神把他自己与人的自我意识分开,他的作法是亲自对我们说话,作理智的指示,在历史与自然中作超越的作为,施行拯救和审判。在圣经中论到是神赐给人有关他自己的知识,神自愿主动的使他的受造人类得到一种与他的知识关系。

  ⑵ 神启示的知识赐于早于我们认识他。

  也就是说在人类未认识神之前,神已把有关他的知识赐给人。人对神的存在和作为作了正确的宣告,那是因为神先启示出有关他自己的真理,神使我们认识他,这样的启示才是真的。

  因为,所有的先验概念、臆测假设、主观盼望,都要受到自我启示的考验。神学的实质内容就是神自己的作为和传递的话语。神是一切知识的源头,他超越宇宙和人,只有神的作为和话语才使人能拥有世界、别人、自己和有关造物主的知识。

  ⑶ 福音派坚称启示具有认知的层面

  福音派所强调的乃是客观的启示真理,就是基督徒认为合理可维护的知识。圣经独特之处在于它所教导的真理是建立在超自然的启示之上,而不是一套专门概念组成的系统,仅有概念不能传递知识。

  ⑷ 启示有认知的层面才能经得起考核。

  神学并不需要特权,既然宣称放诸四海而皆准,它就不能免去真理准则的考核,神学建立在启示之上,这并不使它免去逻辑和哲学的评估,基督教信仰并不躲避当代不可知论与神论之争,有人以为与不信的人争辩生命和实在界就有害于信仰,其实这种讲法是错误的。新正统神学家巴特他就这么认为,他说一个接受神道的人,不可能、也不必要用理性来表达或证明自己的信仰是对的,他又说不用理性来为神的启示辩护,反而说启示与非理性主义是密切相联的,原因就是他否认神启示有理性层面。

  圣经乃是神自我启示的产品,它并不躲避世俗哲学所引起的问题。启示的信仰,不愿也不可堕落成世俗的形上学,但启示的真理比臆测哲学所提供的更健全的答案。有意义、理性上有说服力的形上学,才能为生动活泼的伦理提供基础。基督教显示自己是一套知性的信仰,而不是一套盲目、糊涂的信仰。相信超越全能的神,这是启示道德的预设。

  3.启示藉智慧而传递。

  圣经中记载智慧是在神启示的脉络中形成的,柯德纳言:智慧是启示的三个主要导管之一,神的启示藉着智慧而传递出来。

  ⑴ 普遍藉智慧而传递。

  宇宙万有是神智慧所创造的:诗104:24 耶和华啊,你所造的何其多,都是你用智慧造成的,遍地满了你的丰富。 耶10:12 耶和华用能力创造大地,用智慧建立世界,用聪明铺张穹苍。

  ⑵ 特殊启示藉智慧而传递。

  (特殊启示包括了圣经和耶稣基督)

  A.圣经中满有智慧的文学。

  智慧文学的含义较窄,而智慧文学在旧约中比较常见,它常出现于智慧文学的作品中,特别集中于约伯记、箴言书和传道书,这些是圣经智慧文学的主体,诗篇也可以算进去。圣经中的智慧,包括箴言、较长的比喻或寓言、迷语等。圣经中的智慧教训长达千年,以旧约延伸到新约,在耶稣的教训、保罗的书信和雅各书中都有,这就说明了智慧就成了神特别启示,(圣经)的传递者。

  B.基督是真智慧。

  在旧约的启示里可以看到智慧是基督的位格化,基督是神的智慧。在箴言书里面,智慧不只是一种生活观或个人的灵德,而有自我的存在,特别在箴言书第八章中,智慧似乎是自称为神,在创世之前就与独一真神同在并协力创造世界和人。是与神联合,是神所喜悦的。智慧独特的存于神前,也独特的与受造的世界相联,智慧有特别的位格、能力,它是超越的实体,用独特的方式在神和人之间行事,它是万物的终极和持续源头。

  在新约的启示里,真智慧就是基督本身,新约对智慧的论述完全集中在耶稣身上。

  太11:19 基督是智慧之子,总以智慧为是。 太12:42 基督比所罗门更大,是所罗门智慧的赐于者。(西2:3)所积蓄的一切智慧、知识都在基督里面藏着。

  伍德指出:“耶稣比任何人都有智慧,智慧本身显于他身上,耶稣可用智慧这范畴来表达他自己的思想。”他又说:“以前把宇宙和救赎功能归在未来的智慧上,现在则归给耶稣基督——智慧现在是指历史中的人物——耶稣基督。

  C.基督的救赎是属灵智慧。

  新约智慧基督论的产生,在于完全理解了道成肉身、被钉十字架、死里复活的基督是谁。保罗明白的把智慧与基督的位格和整个救赎相联。伍德又指出,在罗马书里面两段三一颂经文中,保罗把神的智慧置在人的智慧之上,不仅是量的方面,更是质的方面。

  罗11:33-36 深哉,神丰富的智慧和知识 …… !罗16:27 愿荣耀,因耶稣基督,归与独一全智的神,直到永远。阿们。林前1:24 基督 是 神的能力, 、 神的智慧。 林前2:7 我们讲的,乃是从前所隐藏神奥秘的智慧,就是神在万世以前预定我们得荣耀的。弗1:8 这恩典是神用诸般智慧聪明,充充足足赏给我们的。弗3:10-11 为要藉 着 教会使天上执政的、掌权的,现在得知神百般的智慧。……

  D.智慧是以神为中心的。

  在整个智慧文学中可以让我们知道,把敬畏耶和华与智慧紧紧相联。智慧文学的作者所关心的,乃是一个高尚、舒适和快乐的生活,遵守正确道德的标准作好公民,但他们承认只有宗教为基础的才能达到这些。他们认为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而顺服他的旨意才能过有价值的生活,顺从神指引的有真智慧,拒绝的是愚昧。

  伯28:23 神明白智慧的道路,晓得智慧的所在。

  诗111:10 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凡遵行他命令的是聪明人。

  箴1:7 敬畏耶和华是知识的开端;愚妄人藐视智慧和训诲。

  箴15:33 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训诲。

<<没上一页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