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著:圣 徒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六课 启示的渐进 |
在希伯来第1章1-2节已经将神启示的渐进式作了说明。「神在古时(旧约时代)藉着众先知多次多方地晓谕列祖,就在这末世(新约时代)藉着他儿子晓谕我们」。所以神是逐渐地将他的旨意,启示给人直至完全赐下为止,并不是在一个时期或一个时代,就把全部要赐的旨意完全启示给某一个人,乃是一部份,一部份地赐给许多不同的人,而且经过许多不同的时代。这就是启示的渐进式。
一、启示渐进的原因。
神用循序渐进的启示的原因是什么呢?下面谈几点:
1.因人的属灵悟性程度有限,不能承受神全部启示。
领受神启示的对象,不论在属灵智慧方面,属世学识方面并对人生体验和灵性领悟,都有种种缺乏和限度,以至受感写圣经的人只能领受某一部份的启示。(例如,一个刚上幼儿园的小孩子,父亲无法告诉他对他将来美好的一切计划,只能按他在这年龄中能领受的告诉他)。
2.因一个时代不能足够表明神超时代的真理。
神启示的赐下是要给历世历代的人类,让历代人类都知道神的旨意。所以启示必须含有超时代的特色,里面所隐藏启示的真理原则必定能适应各时代的需要。如果在短时间内完成启示,就不能在不同时代中选取足够的历史资料和教训。
因为不同时代的人对神救赎旨意的领会,道德观念、真理原则运用等等,必有不同的观念和体验。因此神允许他的启示经过这么长的时间才完成,为使圣经本身足够的实例,互相补充、互相平衡,其中真理的原则可以有超时代的应用和价值。
3.因神救赎计划由浅入深从模型到实体地启示人。
在神启示赐下过程里,先给人从多方面看见救赎的图片、模型、画像,然后给人看见救赎的实体,然后为人解明实体的意义和应用。
(来10:1)律法(指旧约圣经)既是将来美事的影儿,不是本物的真像。故此:
旧约圣经 里 神启示选民都是救赎的模型、图片,如五祭、七节期、各种外表的仪文、礼仪,预言、应许等。
到了四福音 主耶稣降生至钉十字架,救赎的成就,成就是救赎的实体已经显明。
书信 是使徒们解明了救赎的意义、功效及应用。
启示录 是救赎所获得最终的成果。
(如幼儿园老师教导幼儿生的方法一样,由浅入深。)
4.因启示是有机性的增长,如一棵树逐渐成长至结果。
神的启示如同生命的有机体,循序渐进,彼此和谐地配合。它的发展有一定的方向,后来的启示添补了先前的启示,使其更充实、更完整、更丰富、更明了。
这并不是说后来的启示取代先前的启示,乃是渐进至完全,更不可说二者之间互相冲突,它们的宗旨是完全和谐一致的。
旧约圣经如种子 ——救恩的一切预言、预表、预影都在旧约圣经里。
四福音如发芽 ——救恩的明芽在四福音发出,由主耶稣到世上显明、成功。
使徒行传和书信如长叶开花 ——救恩福音的传扬,教会的建立,真如雨后春笋,势如破竹,好象茂盛的树长叶开花。
启示录如结 果— —救恩的作成和扩传所带来最后的收获和胜利,使信者得进永恒国度,基督永远为王。
二、启示渐进的事例。
圣经中任何一个主题或一项真理,都是按照这个循序渐进启示的方式赐下的。所以这个渐进的启示,是释经时所必须要掌握的一个原则,这样能把圣经中的真理,全面、完整、平衡的阐明,否则就会犯了断章取义,前后矛盾的。下面从圣经中举几个例子作说明:
例一:< 敬拜事奉神的场所和凭藉是渐次启示的 >。
(徒7:44-50)会幕和圣殿在旧约时代是选民敬拜、事奉神的中心和凭藉,到了新约启示里真正敬拜、事奉神的所在,不在物质的会幕与圣殿,乃是借着耶稣基督并属灵的教会。这是圣经渐进的启示,只是以色列选民不明白神的启示是渐进的,也跟不上神的启示,还是固执死守律法与圣殿,将真正到神面前敬拜的凭藉、圣殿,耶稣基督拒绝了。
1.旷野时期在会幕中敬拜神(徒7:44-45)。
在制造会幕的时候,神强调摩西要照山上所吩咐样式而作(出25:40)。当会幕立起之时神荣光充满了整个会幕,表示神与其同在,(出40:34-35)、
2.王国时期在圣殿中敬拜神(徒7:46-49)。
所罗门所建的殿和一切属殿的都按着样式造成的(王上6:38)。当所罗门行了开殿的盛典,神的荣光,充满了圣殿,表示神与其同在。此圣殿虽然是华丽堂皇,但不能给神居住,只不过称为神名下的殿(王上8:27)。(这暗示了会幕和圣殿不过是人敬拜神,求告神的凭藉,所以人与神不能随便相会交通,必须按神所指示的方法分别为圣,完全洁净才可与神相会。)
3.主降生在世时借主为殿敬拜神(徒7:51-52)。
为何司提反最不继续叙述选民建殿以后的历史,单刀直入指出他们抗拒圣灵杀害耶稣的罪呢?这就是以物质的会幕和圣殿引进了真正的属灵圣殿,叫他们要在真正属灵的圣殿中,过真正属灵的敬拜和事奉,这就是在耶稣基督里的敬拜、事奉。可是犹太人仍旧是无知、不能理解。
主耶稣是真神来到人间与人同在,这个同在比旧约神借会幕、圣殿的同在,更真实、更具体。(约1:14)道成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太1:22-23)“以马内利”就是神与我们同在。(约2:19-22)主以自己的身体为殿。
所以只有在耶稣基督里才能是真正敬拜,事奉神,(约14:6)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我父那里去。
当犹人人拒绝杀害了神儿子之后,神便将圣殿给罗马兵拆毁,来警告他们。
4.教会时期借属灵的教会为殿敬拜神。
到了教会时期,那些蒙主宝血所救赎洗净的人就是神的殿,神的灵住在他们心中。(林前3:16)岂不知你们就是神的殿,神的灵住在你们里头吗?(彼前2:5)你们来到主面前,也就像活石,被建造成为灵宫……
旧约神的荣光充满了会幕、圣殿,这只是表示神与选民同在的一种象征性。到了四福音时,神儿子来到世间与人同在,直到五旬节圣灵内住在信徒心中给完全实现、完全具体化了。
所以属灵教会对神的敬拜、事奉必有新的属灵原则,不象旧约选民这种只有外表而缺乏内在生命质素的敬拜、事奉。(罗7:6)保罗说:我们既在捆我们的律法上死了,叫我们服事主要按着心灵新样,不按着仪文旧样。(约4:21-25)主耶稣 向妇人提出了敬拜神的二项属灵原则:一是,拜神不限定在某一个范围和建筑物内,因神是灵充满万有;二是,拜神也不需外在的仪文样式,乃需心灵诚实。司提反的讲论 ,就是围绕这二项原则,神的同在不限于某物质空间里。(会幕以前的先祖们都随时,随地得神同在,所罗门建殿后说这殿不能作为神居住之所)拜神不须外表仪文、礼仪。(司提反指责他们的心与耳未受割礼)。
5.永世时期在真帐幕里敬拜神。
启21:3-5 神的帐幕在人间……。(启21:22)约翰未见城内有殿,因主神全能者和羔羊为城的殿。
此二段经文有二个重要的真理:一是选民的当时会幕、圣殿是天上真帐幕的缩影和复制,最后真帐幕在人间,神要亲自与他子民同在了;二是在圣城内没有殿,神与羔羊为殿。说明了神、人完全的联合,母须凭藉的交契,在那时才完全实现了。
例二< 基督为羔羊被杀赎罪是渐次启示的 >。
羊羔的赎罪是神救赎的中心,按历史渐进的显明直至真正的赎罪羔羊基督被献,神整个救赎的计划终于成功。这个真理的启示,犹太人也是不知道,故此死守已往,献祭的条例,拒绝了耶稣献身赎罪大功。
1.在五经时期中的启示。
神借羔羊流血并祭司献祭启示了他救赎的工作。
⑴ 神为亚当夫妻制皮衣遮体(创3:21)。
亚当夫妻身穿二件衣服是人类二大宗教的渊源与象征:树叶裙子象征靠人的力量和行为达到称义得救的宗教。羊羔皮制衣象征靠神设立的救赎达到称义,得救的宗教。(神为其夫妻制皮衣的事情记录很简单,但其含义很深远)。
⑵ 亚伯献上羊羔和脂油蒙神悦纳(创4:4)。
神为何喜悦亚伯和他的祭物,而看不中该隐和他的供物呢?在希伯来书11章4节经文里告诉我们,亚伯献上羊羔乃是基于在神救赎的原则之上。他是因信而献上羊羔为赎罪祭,所以得蒙神的喜悦并得称为义。
⑶ 逾越节的羊羔流血能免灾难,(出12:1-4)。
神吩咐摩西有关羊羔宰杀的条例和结果,比亚当皮衣,亚伯献祭更加详细、清楚,这证实了启示的渐次显明。但保罗在哥林多前书5章7节直接将此羊羔引为是基督被杀献祭的预表。
但要注意的,并不表示凡经过逾越节羊羔流血免灾难的人,就等于有分基督献祭流血的救赎而得救了。曾经也有人这么认为过,这些经过逾越节羊羔血涂门得免灾难、吃过逾越节羊羔肉的人,都已得救了,后来又因不信所以在旷野倒毙灭亡。有人甚至以这些人作为,在基督里已得救的人,也有失信不得救灭亡可能的依据。这种讲法是完全错误的。下面对此事谈几点作为说明:
第一方面:逾越节羊羔被杀,只是基督被杀献祭的一种预表,如同旧约五祭一样,不能说在旧约献过五祭的,都有分于基督的救赎而得救了。
第二方面:经过逾越节羊羔血涂门的选民,只是免去长子被击杀的灾难,另一是指肉体脱离法老苦害,这就是神设立逾越节的历史背景和目的(出12:1-13)。在当时的背景并没有,接受逾越节羊羔与否涉及到灵魂得救与灭亡之事。
第三方面:凡经过羊羔流血免去杀长子的以色列民,不都是有信心的。有大部份是没有信心的,虽然长子免灾难,肉体脱离法老苦害,但后来肉体仍旧倒毙在旷野中,灵魂更不能说是已经得救了。他们并不是开始的时候真心相信,肉体灵魂都已得救,后来慢慢失信了所以肉体和灵魂都归灭亡。在希伯来书(3:2-11,16-19)说这些人四十年之久,心里常常迷糊,试探上帝,心里不信,所以死在旷野不能进入安息。
第四方面:有一部分是真正有信心的人,他们不仅接受了逾越节羔羊流血能免长子被杀的功效,更接受了神透过逾越节羔羊流血,那个救赎实体的应许(如同摩西他看为基督而受凌辱……,他又看见那不能看见的主)。这些人不但肉体免灾难,灵魂也能得救。他们的得救也与旧约所有信心伟人得救原则一样的,也是透过神所设立救赎的预表、预影、应许,来接受相信救赎的实体而得救的。在希伯来书(11:24-30)论到这些有信心行动的人,就是指这一部份有信心肉体免灾难、灵魂得救的人,不是指出埃及所有的以色列民,否则的话就与希伯来书(3:7-11、16-19),(民14:21-23)相矛盾了。
第五方面:摩西不能得进享受迦南美地,并不表示摩西不能得救上天堂。在新约马太福音17章1-3节,记载耶稣登山变了形像时,有摩西、以利亚向他们显现复活。但也不表示凡得进迦南美地的人,都能得救上天堂。曾经有人将迦南地预表成天堂,这种预表法是错误的,甚至会误导人。进入迦南地还有战争、流血、罪恶等,在天堂里还有这些存在吗?迦南地只不过是神应许给亚伯拉罕后裔属地的土地,亚伯拉罕是凭着信心接受神的应许,可是他自己有生之年并未得到这块属地的土地。但希伯来作者论到亚伯拉罕凭信心接受神的应许不只是这块属地的土地,乃是天上那座有根基,神所建造的更美之城(来11:8-16)。
⑷ 献五祭的条例更加显明。
利1-7章、申12:13-14 献祭的人物、地点、条例等等更清楚的启示。
2.在先知时期中的启示。
⑴ 献祭真正的意义和目的 —— 乃是显明人对神奉献和顺服的心意。(撒上15:22,弥6:6-8)撒母耳是列王早期第一位先知,弥迦是以色列亡国时犹大的先知,此二位先知,代表整个列王与先知时期。但从这二位先知的讲论中,我们知道神所要的不是祭牲,乃是借此显明选民对神奉献和顺服的心意到底如何。所以选民虽在神前有献祭,心却远离、背逆神,以致受神严励的责备和惩罚。
⑵ 祭物产生赎罪的功效,是因人对神救赎的信心。
旧约的祭牲,按其本身、本质来说是不能除罪。(来10:11)凡祭司天天站着事奉神屡次献上一样的祭物,这祭物永不能除罪。(来10:3-4)但这些祭物是叫人每年想起罪来,因为公牛和山羊的血断不能除罪。
乃是因献祭者的信心,接受神所立的救赎而得救。这就是旧约信心伟人得救称义的原则,离此原则就是祭司,选民天天献祭也不能得救、称义,
3.在新约时期中的启示。
羊羔救赎的实体显明。
⑴ 神所立真正的羊羔就是耶稣。
当施洗约翰看见了耶稣过来的时候,他向整个犹太民族发出了一个震撼人心的呼声:“看哪,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的罪孽。”(约1:29)。约翰这个呼声,将整个旧约里赎罪羊羔,都归结在耶稣的身上,所以耶稣说是旧约羊羔的本体。这个呼声对犹太人来说是可理解的又是不可思议的,可理解的是,他们对旧约羊羔献祭赎罪之事是已经熟知的;不可思议的是,羊羔怎么指耶稣这个人呢?他怎么可能成为赎罪呢?
⑵ 耶稣身体一次献上成全献祭之事。
(来10:5-14)当耶稣将自己身体一次献上,将整个旧约献祭之事都给成全了,所以自从耶稣献上之后,神的祭坛上再也毋需献祭了,因为耶稣一次献上成全到永远了。
⑶ 耶稣献身赎去旧约、新约一切信者的罪。
(来9:12-15)旧约的信者是接受相信旧约羊羔预表的那个真体,所成就的赎罪之功效;但新约的信者是接受相信真正的羊羔在历史中已成就的救赎之功效。所以耶稣一次的献上其赎罪的功效足以赎去前约,后约之信者的罪。
4.在将来时期中的启示——基督仍是羊羔,却完全得胜、得荣的羊羔。
启5:6-10、7:13-17、14:1、17:14、19:7-9、21:22-23、22:1-3。 |
<<上一页 -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