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里藏珍》巴 刻 著

第一篇:攻克己身

 

我还记得在神学院中吃第一顿晚餐的情景,同桌的人彼此都很陌生,大家尽情地随意聊天,彼此认识。我对坐在对面一位常咧嘴而笑、个子矮小的威尔斯人说,我是一个 “ 清教徒迷 ” ,他问我为什么?我告诉他:清教徒为我带来益处,他们很有深度,而且真正能够攻克己身。 “ 攻克己身! ” 他说, “ 饭后让我们好好谈一谈。 ”

当夜,我们在牛津的河岸散步,谈了大约两小时。我告诉他:当我被一种有关成圣的流行教训弄得团团转的时候,欧文( John Owen )所写关于治死罪行的六十页著作,如何帮助了我。他则告诉我他在一个过度火热的团体中受过些什么痛苦,这个团体要求完美主义,但其道德标准却每况愈下, “ 攻克己身 ” 一词在他们当中是一种禁忌,因为他们假设人人都应该有这种经历了。神在这一种气氛中教导他,叫他知道罪并没有从我们里面连根拔起,并且在我们一生中,不论任何阶段,罪也不会失去它的控制能力;基督徒的儆醒、祷告、不信靠自己,及经常省察内心和行为,都是极其重要的操练,否则我们会不知不觉陷入试探当中。最后,他觉得必须离开这个团体(他因这样做而受责骂);然而他置身其中的时候,他经历了灵性上一点点的复兴,自此以后,他对属灵的事就异常敏感,正如许多经历过复兴的基督徒一样。二十多年来,他成功地牧养了两个很难应付的教区,被神重用,改变了很多人的生命,他为人外向,爱好群体生活,是我所认识的人中最快乐的一个。他经常谈及攻克己身,直到临终为止。他是我所知道唯一这样做的福音派牧师,他觉得这个题目很重要。我也有同感,因此作此研究。

基督徒一生要与世界、肉体和魔鬼争战。攻克己身是他对第二种敌人的攻击。保罗有两段经文,可反映出攻克己身(或治死罪行)是基督徒生命的要素: “ 所以,要治死你们在地上的肢体 ” (西三 5 ); “ 若靠着圣灵治死身体的恶行,必要活着 ” (罗八 13 ), “ 治死 ” 是上引经文中两个希腊文动词的字面意义,在第二段经文中,那动词是现在式的,表示治死的行动必须继续下去。在第一段经文中,那动词却是完成式的,表示治死的行动一旦开始,必会成功地完成。第一段经文告诉我们,由于基督徒所享有的特权,攻克己身就成为信徒必须实行的真理。保罗的论点是这样的:所以你们若与基督一同复活,有属天的国民身份和盼望,不再是忿怒之子,而是神的儿女,荣耀的后嗣,你们的行为必须与地位相称,你们必须活出现在的身份,而不是活出过去的身份,因此你们必须治死罪(西三 1-5 )。第二段经文告诉我们,攻克己身是达到某个目的的方法,是通往 “ 生命 ” 的途径。这生命就是今生有健康的灵性,来世与基督同享荣耀,攻克己身不能为我们赚取生命(这事基督已为我们成就了),但这是 “ 信心所作的工夫 ” (帖前一 3 )的一部份,借着它,我们可以得着并保存基督白白的赏赐(参提前六 12 ;腓三 12 一 14 )。它是表现我们信心的一种 “ 行为 ” ,没有这种行为,我们的 “ 信心 ” (即我们自称拥有的信心)就是 “ 死 ” 的(雅二 26 )。保罗的辩论可以这样去引伸:如果你要证明你的信心是真实的,以确定你已蒙神呼召和拣选;如果你要奔跑以致得着,走路以致抵达目的地,你就必须治死罪。欧文曾说: “ 在旅途上不治死罪的人,他根本未曾朝向终点走过一步。 ”

如此重要的一个课题,竟一直以来都为基督徒所忽视,实在是可悲又奇怪。或许,导致这种忽略的一个原因,是福音派信徒对传统天主教那些形式化的克己方式(例如站在冷水中数小时等)的反感;那些方式所对付的,似乎是肉身,而不是灵里的罪一一这显然就是歌罗西书二章二十三节所抨击的。但更深一层的成因,肯定是现代基督徒在悟性和经历上的浅薄。我们既然不太认识神,也就不太认识自己;我们既然大多数人都以为内省是老套和不健康的,也就从不去尝试,因而就根本不会认识自己内里的罪。

有一出古旧的短篇喜剧(或许是美国早期电影导演辛尼达 Mack Sennett 的作品,我不敢肯定),说到一只逃脱了的狮子,取代了一只松毛狗的位置,伏在一张安乐椅旁边,而主人翁仍热情地用手指抚弄狮毛,一点也不知道大难临头。我们对自己犯罪的习惯也有同样的表现。我们视这些习惯为朋友,而不是杀手,从不怀疑放纵内在的罪会导致灵性的轻弱和死亡。这恐怕是因为我们已成为罪的猎物,从不知道与神关系良好、灵性真正活着是怎么一回事。这就是现代人忽略攻克己身的操练所带来的后果。

因此,关于这个课题,似乎没有什么重要的当代著作。为了帮助我们了解这方面的圣经真理,我们必须回到十七世纪的伟大清教徒著作中。莱尔主教( Bishop J.C.Ryle )曾说: “ 我不能不说,那个时代对于实践的宗教,比现今的世代有更深入的研究,有更好的理解。 ” 曾被司布真誉为 “ 神学王子 ” 的欧文( John Owen )在这方面提供了不少贡献,他的有关著作包括:《隐而未现之罪的本质、势力、诡计和影响》( The Nature, Power, Deceit and Prevalency of the Remainders of lndwelling Sin in Believers );还有 “ 圣灵论 ” ( A Discourse Concerning the Holy Spirit , Works ,古雨德[ W.Goold ]编,卷六、卷三)中有关 “ 攻克己身 ” 的部份(第四册,第八章)。笔者必须说明,上述这些令人惊惧的著述,不但为笔者提供参考资料,而且本章所处理的主题,几乎所有亮光皆来自这些古籍。

攻克己身是一场战争,而成功的战略必须包含以下四个步骤:

我们的敌人

我们必须认识我们的敌人。攻克己身的起点,就是认识到我们不单是与罪行( sins )争战,而是与罪性( sin )争战。正如本书的前部分曾提到的,圣经所说的罪性是 “ 在人里面一种积极的、具破坏性的天然通病 ” (亨达 A.M.Hunter )。这是一种遗传性的冲动,根深蒂固地存在于我们的人性中,并驱使我们盲目反抗神。简单来说,罪性所驾驭的思想,就是 “ 与神为仇;因为不服神的律法,也是不能服 ” (罗八 7 )。罪性是漠视神,要突出自己的一种意欲;至于专心倚靠神,存著感恩的心敬拜她,和顺服地与造物主相交,这些都是与罪性绝对相违背的思想。罪性是一切实际罪行的根源;堕落的人类有魔鬼的样式,也是源于罪性(参约八 44 ;约壹三 8-12 ),基督为我们列出一张罪性所结的果子的清单,好让我们认出它来(可七 21-22 );保罗则列出两张(加五 19-21 ,西三 5 、 8 )。罪性就是衍生这一切罪行的内在动力。

不信的人完全受罪性奴役(参罗六 16-23 )。他与罪能够和平共处,因为罪已夺得他的心。

但信主的人已让基督作主宰和榜样,并决定不再像从前那样突出自己、抗拒神。这是他的 “ 心意改变 ” (这是 “ 悔改 ” 一词的希腊文 metanoia 的原意)。从此他 “ 脱去旧人,这旧人是因私欲的迷惑渐渐变坏的 ” ,并且穿上新人(弗四 22 一 24 )。他弃绝罪;他定意要治死他里面的罪;因此在心志上他已 “ 把肉体连肉体的邪情私欲,同钉在十字架了 ” (加五 24 )。

但罪性不会就此死去;相反,它自己另有生命,而基督徒会发现罪性在他里面积极工作。它出现的姿态,是属魔鬼的 “ 另一个我 ” ( alter ego ),是自我的影子。它悖逆神,抗拒神,并在或多或少的程度上拦阻信徒遵行神的旨意。欧文说: “ 罪性好象一个人,一个活人,称为 ‘ 老我 ' ,有着人的才能、特性、才智、技俩、诡诈和力量。 ”

因此,信徒发现他里面互相冲突: “ 情欲和圣灵相争,圣灵和情欲相争 …… 使你们不能作所愿意作的。 ” (加五 17 )他要完全,但他永不完全,而且在他人生的每一个阶段中,他不得不像保罗这样说: “ 我所愿意的善,我反不作;我所不愿意的恶,我倒去作。若我去作不愿意作的,就不是我作的,乃是往在我里头的罪作的。 ” (罗七 19-20 )罪性永远与他心中的律作对(罗七 23 、参 25 节)。欧文写道: “ 罪性在这方面的活动,其能力和形式实非笔墨所能形容。有时候它使人隔离正轨,有时候令人劳累不堪,有时候它专找麻烦,有时候它掀起冲突,有时候使人产生偏见,无论如何,总要使人心灵混乱,以致人不能完全靠着神的恩典,圆满地完成任何使命。 ” 罪性已经与我们开战了(罗七 23 ;彼前二 11 ),力求毁灭我们;我们唯一保卫自己的方法,就是还击,而我们还击的途径,就是攻克己身。

我们的目标

我们必须知道我们的目标。弄清楚目标是第二步要做的。人若对他的敌人无知,就会盲目打仗;没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就会漫无目的地争战,像打空气一样。没有对准目标的人,永不能成就任何事情。因此,我们必须弄清楚我们究竟是想要做些什么?

在本章开始,所引用的经文中,那两个翻译成 “ 治死 ” 的字眼,都有 “ 置诸死地 ” 的意思。这就是我们的目标:要把罪性的气息抽干,使它永不能再有所行动。神没有应许我们可以在有限的人生中达到这个目的,但神命令我们要向此目标进发,除掉那些含有罪性的倾向和习惯。我们不是单单抗拒罪性的侵袭,还要采取主动攻击它。正如欧文所说,我们必须寻求的, “ 不但是令罪失望,使它不能有所作为 …… 还要战胜它,穷追猛打,直至完全征服它为止 ” ;不是仅仅反攻,而是要消灭它。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要治死罪。

攻克己身是一生的工作。欧文向我们提出警告: “ 除非我们不断削弱罪的能力,使它逐渐变弱,否则它不会死去 …… 你若放过它,到它创伤治愈的时候,就会重新得力。 ” 我们若在罪性未死之前,就停止防范,必会带来不堪设想的后果,这点我们可从圣经和教会历史中,得到不少印证。无论罪性如何失去能力,它也永不会在这世上销声匿迹。

此外,攻克己身是一种痛苦的操练。我们对罪已经习以为常,以致当我们尝试把罪性消除的时候,就好象是要砍掉一只手,或是把眼睛剜出来一样(参太五 29-30 )。 “ 属肉体的我 ” 自然渴望继续存活下去,它会尽一切所能拦阻我们把它毁掉。

然而,攻克己身是一种有效的操练。藉著攻克己身的操练,罪性的力量会渐渐枯竭,因此信徒能愈来愈多经历从罪中得释放,这是健全的基督徒经历的一部份。当基督徒想起他现今已借神的灵之大能,制服了那曾一度管治他的罪行时,他所得到的欣慰和鼓舞,实在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我们优胜之处

我们必须知道我们优胜的地方。这是第三步。没有人会有士气去打一场他不觉得有胜数的仗。常常以为自己会失败,就必然失败。如果我想着会失败,无论我怎样努力尝试,也注定会失败,我就会连应有的尝试也不做了。但神不准许基督徒有这种可怕的悲观主义。神要他面对罪时期望能胜过罪,因为圣经告诉他,当他悔改信主的时候,圣灵已把他连于永活的基督,这就是他的重生。这使他成为一个 “ 新造的人 ” (林后五 17 ),确保他与罪恶争战的时候,永远处于优越的地位。然后圣经描述了三种相辅相成的途径,每一种途径都从不同的角度,印证了这实在是真的。上文曾提到这些思想,但不妨在此重温一下:

1.圣灵树立了一种新生命的准则

重生是基督徒与复活和永活的基督联合后一个直接的结果,圣经说这是与他一同 “ 活出来 ” 或 “ 复活 ” (弗二 5 ;西二 12-13 ,三 1 )。当人开始他的属灵生活的时候,圣经说这是 “ 重生 ” 或 “ 从神生的 ” (雅一 18 ;彼前一 3 ;约壹五 18 )。这注入基督徒生命中的动力,就是以西结书三十六章二十六节所应许的 “ 新心 ” 和 “ 新灵 ” ,是在悔改的时候所穿上的 “ 新人 ” (弗四 24 ),是神在他儿女心中的 “ 道 ” (原文作 “ 种 ” ,约壹一三 9 )。这种能力的典型表达方式,和基督在地上生活时所表明对神的态度和关系是一样的,就是渴慕与神亲近,并且爱神,爱他的话语和他的子民。对这种新生命来说,不虔不义是可恶的,正如敬虔对罪是可恶的一样。信心、爱心和对罪的反抗,都是新生命所结的果子,也是新生命的标记(加五 6 、 17 )。这是基督徒的新性情和真我,也是基督徒 “ 里面的人 ” ,它喜欢神的律法(罗七 22 ),它取代了罪性,成为他心中管治的能力,并他生命中主要的动力。他的性情不再喜欢犯罪;他若犯罪,就是违反本性,他必不会以此为乐。他永不能够再尽情地去犯罪了。

2.圣灵已给予罪性致命的一击

从上文所见,这是很清楚的真理。神称我们为义,并重生了我们,最后是要 “ 使罪身(我们有罪的性情)灭绝(完全消失),叫我们不再作罪的奴仆。 ” (罗六 6 )透过我们在重生后与基督联合,并蒙住入新的生命,罪性就因此受到致命的一击,永不能再翻身。罪性的权力被粉碎,至终必然灭亡。因此,神告诉他的子民说: “ 罪必不能作你们的主。 ” (罗六 14 )对神的子民来说,罪的管辖已告结束。他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借着攻克己身,加速那已经失势,并住定灭亡的敌人之陨灭。因此,神给予他们保证,无论罪是多么凶猛顽强,无论它如何深深地藏在恶习和性情的轻弱背后,恒久的努力必可把它根除净尽。

3.圣灵居住在我们的心里

圣灵现正居住在信徒的心里(罗八 9-11 ;林前六 19 ),每时每刻都把基督的生命传递给他(西二 19 ),好让他内心的 “ 道种 ” 得以成长,结出圣灵的果子(加五 22 )。圣灵亲自在信徒心里对抗他们里面的罪性,使他们明白神启示的真理,并应用在自己身上;激发他们遵行神的话语,并赐给他们力量去实践。 “ 你们立志行事,都是神在你们心里运行,为要成就他的美意。 ” (腓二 13 )我们只能 “ 借着圣灵 ” 去把罪治死,因为只有圣灵能使人愿意并且能够做这项工作。而当内住的圣灵发挥他最高的权力时,人必能把罪治死。

因此,当基督徒与罪性争战的时候,他是在对抗一个已失势和软弱无能的仇敌;现在他的性情里,深深蕴藏著最有力量的本能,使他充满能力;他靠著神所赐圣灵的力量前进。他的优势是肯定的;他可以满有信心地加入战役,他是稳操胜券的。

我们的资源

我们必须知道如何运用我们的资源。这是第四项要点。我们不能单靠自己的努力把罪治死;同样,圣灵若得不到我们的合作,也不能在我们里面把罪治死。圣灵会使我们的努力更见果效,但我们若怠惰,他必不赐福。因此,我们自己必须对抗罪;至于结果如何,就视乎我们是否有智慧地争战,并且善用我们可运用的力量。要达到这一点,必须遵守以下三个主要的规则:

1.成长

欧文说: “ 在宇宙性的圣洁中成长、兴盛和进步,是治死罪的主要途径 …… 我们愈多结出圣灵的果子,就愈少关注到属肉体的事情 …… 就是这样才能把罪毁灭,若没有这一步,就一事无成了。 ” 我们必须用神的道去喂养自己新的性情,并且经常借着祷告、敬拜、见证和始终如一又整全(即 “ 全面性 ” )的顺服生活来操练这新的性情。我们应该有计划地去实行和发挥那些与罪性背道而驰的美德 —— 例如慷慨(如果从前是贪婪)、赞美(如果从前是自怜)、耐性和恒忍(如果从前是坏脾气)、有计划的生活(如果从前是闲懒)等等。我们必须积极事奉神,使罪性没有机会可操纵我们的内心和能力。软弱、粗心大意或不冷不热,和那些心怀二意的基督徒,都永不能把罪治死。

2.儆醒

我们有责任尽量避免陷入试探中。我们若期望神用他无上的权能治死我们里面的情欲,但同时又继续阅读黄色书刊、结交不良朋友,把自己暴露于充满情欲引诱的环境中,这并不是信心,而是妄想;这样只会带来神的咒诅,而不是祝福。有人说得对:虽然你不能阻止雀鸟从你的头上飞过,但你能阻止雀鸟在你的头发上筑巢。我们必须毫不留清地除去任何使罪滋生的东西,否则,我们是不可能把罪治死的。

3.祷告

光是祷告已能从神支取帮助。我们没有支取的应许,在正常的情况之下是不会应验的: “ 你们得不着,是因为你们不求。 ” (雅四 2 )要在攻克己身的操练上得到圣灵的帮助,就只有借着恒常的信心祷告,我们借此支取神的应许,就是罪不再管辖我们,我们一次又一次向那为我们来到世上被钉死、复活,并活著救我们脱离罪恶的主,祈求他的 “ 恩惠作随时的帮助 ” (来四 16 )。我们若祈求,并有所期待,就不会失望。欧文说: “ 若要治死你的罪,就要信靠基督 …… 当你离世的时候,你就会是一个得胜者。诚然,因着神美好的旨意,你会活着看见你的情欲被钉死。 ”

健康的灵命

这一切对你和我有什么意义,可以陈述如下:

我们有些人需要纠正。我们这一代,重视刺激甚于品格、自我满足甚于自我节制,而情绪的成熟则比道德发展更为重要;这一代的人视享乐比忠诚、正直、关怀或服务更为重要,我们为娱乐所作的计划,远比我们为正义付出更大的努力。一点也不令人奇怪的是:基督徒感染了这种精神(或者说这种精神感染了他们),以致在教会中,他们也追求一时的刺激、高涨的情绪、新潮的玩意、迷幻式的治疗法、令人兴奋的亲密团契、大声叱喝的讲员、扣人心弦的诗歌 …… 使人经常热血沸腾;他们很容易忘记,神是重视品格多于刺激的,他要求我们圣洁,从圣洁中自然会流露出喜乐,这喜乐是由于对目前的一切都感到满足。可惜的是,刚才所描述那种兴奋的心情,在灵命上并非健康的。信徒必须首先在基督里追求圣洁,把罪治死,这种追求的要素就是:首先要每天把肉体钉在十字架上(加五 24 ),然后借着做醒祷告,使那与灵魂争战的私欲(彼前二 11 )油尽灯枯。愈来愈像基督的品格,是灵命长进唯一可靠的标记,但若不是借着攻克己身,这是不可能达到的。在我们与神相交的生活中,攻克己身是我们必须放在首位的一件事情。

此外,我们有些人需要引导。我们知道成圣是首要的事情;我们每日把自己献上,以保持起初悔罪之心;我们愿意每日活出与蒙召的恩相称的生活。但我们发现,在我们里面,有许多从圣经的观点看来是道德上失败的习惯一一嫉妒、忌恨、贪婪、急躁、冷漠、情欲(异性或同性的)、自我陶醉、懒惰、不守纪律、恼恨、不满、张狂、随便 …… 等。我们应如何应付?这些习惯在我们的灵命中好像毒药一样,需要被戮破,然后让耶稣的完美德性来取代。但怎样办得到呢?

要以属基督的习惯,取代不像基督的恶习,是没有速成的捷径的。有神同在和蒙他所爱的快乐经历(这些经历实现了约翰福音十四章 21 至 23 节的应许),或可加强你要向神亲近的动机(参罗十二 1 ),而且事实证明这些经历能消灭那些由于恨恶自己而产生使人沉迷的欲望(如.酒精、毒品、香烟、赌博):这个事实有时会导致一种错误的观念,以为这种爱的彰显,就是成圣的经验。但事实上,当这种经验过去之后,寻求品格改变的需要仍然存在。当我们再面对试探,和当这些有罪的习惯再度出现的时候,只有借着认识自己、自我约束、儆醒,和自我否定的祷告,才能突破前进。一些有才华而又具有魅力的人,在他们的道德品格上若有瑕疵,就会变得 “ 头重脚轻 ” ,迟早会倒下来;他们绝不能被视作典范。我们若知道自己有才华,就会面对一个试探,以为外在的能力可以抗衡个人的弱点,但事实绝非如此。正如要保持身体有良好的健康,就需要经常运动;同样,我们若要灵命保持良好的状态,也需要经常操练,就是借着效法基督,把罪治死,为基督徒的品格争战,并要得胜。保罗已经说得很清楚,因此我们若规避这个问题,就是自取其咎了。

“ 因为你们已经死了,你们的生命与基督一同藏在神里面。基督是我们的生命,他显现的时候,你们也要与他一同显现在荣耀里。 ”

“ 所以,要治死你们在地上的肢体;就如淫乱、污秽、邪情、恶欲和贪婪(贪婪就与拜偶像一样)。因这些事,神的忿怒必临到那悖逆之子。当你们在这些事中活着的时候,也曾这样行过。但现在你们要弃绝这一切的事,以及恼恨、忿怒、恶毒、讥谤,并口中污秽的言语。不要彼此说谎,因你们已经脱去旧人和旧人的行为,穿上了新人;这新人在知识上渐渐更新,正如造他主的形像。 …… 惟有基督是包括一切,又住在各人之内。 ” (西三 3 一 11 )
 
<<上一页
下一页>>